2021年首月中资离岸债发行规模超321亿美元,地产板块为主要驱动因素
久期财经讯,2月5日,据久期财经网站数据统计,2021年1月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折合达321.86亿美元,同比微增1.12%,环比去年12月激增2.2倍(统计口径:按起息日计算;剔除可转债)。
新年伊始,全球流动性仍维持宽松,美元疲软,同时为今年到期债券进行再融资,地产企业集中发力。
一月发行详情
据统计,1月中资离岸债发行中,共有78家企业发行了101笔离岸债,发债企业数量相较去年1月增加19家。从上图可见,地产债为主要驱动因素,占比高达44%,与去年同期结构相似,产业债和金融债旗鼓相当,为27%和22%,城投债为7%。
从行业分类详细数据来看,
地产版块方面,1月共有44家企业发行了56笔离岸债券,发债企业数量大增,同比增加11家,约折合142.17亿美元。该版块发行主体中有3家评级均在A-及以上,4家评级在BBB+至BBB-之间,29家评级在BB+及以下之间,8家为无评级。
其中,新发规模超出10亿美元的企业仅有两家,分别为碧桂园(12亿美元)和融创中国(11亿美元);明发国际发行的8900万美元息票率为15%,为版块最高;禹洲集团、正荣地产、当代置业、恒隆地产及新力控股集团这5家房企发行了绿色债券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地产债认购十分火热,弘阳地产(3.5亿美元)、德信中国(1.5亿美元)、当代置业(2.5亿美元)、正荣地产(4亿美元)新发的最终认购超出发行规模12倍,宝龙地产(1亿美元)的最终认购更是超22倍之多。
城投版块方面,1月共有11家企业发行了11笔离岸债券,发债企业数量同比增加3家,月度总发行规模同比增长55.55%,环比增加55.66%,为22.29亿美元。该版块发行主体中有5家评级在BBB+至BBB-之间,2家评级在BB+及以下之间,4家为无评级。
受备用信用证结构支持的债券有2笔,分别由如东金鑫交通工程建投(1.5亿美元)和南京六合经开(9700万美元)发行,其中南京六合经开新发债券受维好协议结构支持。
产业版块方面,1月共有15家企业发行了19笔离岸债券,发债企业数量同比增加6家,约折合87.74亿美元。该版块发行主体中有5家评级均在A-及以上,4家评级在BBB+至BBB-之间,3家评级在BB+及以下之间,3家为无评级。
化工及博彩类企业在当月版块发行中充当了主力军,新发规模超10亿美元的分别有中石化集团(30亿美元)、中国华能(10亿美元)和澳博控股(10亿美元);武汉当代集团发行的8000万美元息票率最高,为9%;港铁公司发行了一笔4.18亿港元的绿色债券;电讯盈科子公司CAS Holding No.1发行了一笔1.5亿美元的永续债。
在维好协议和股权购买协议结构下发行的债券仅有一笔,由首创华星发行,首创集团提供该协议支持。
债券认购方面,海底捞新发的6亿美元获超8倍认购,中升控股及复兴国际则获得超6倍认购。
金融版块方面,1月共有8家企业发行了15笔离岸债券,发债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家,月度总发行规模同比跌20.18%,环比暴增3.28倍,约折合69.66亿美元。该版块发行主体中有5家评级均在A-及以上,3家评级在BBB+至BBB-之间。
信达香港、中金香港以及国开行为版块推动力,发行规模分别为20亿美元、15亿美元和折合约10.98亿美元。
维好协议结构下发行的债券共有三笔,分别由华融租赁管理香港(3亿美元)和中金香港(合计15亿美元)发行。
2021年大量地产美元债到期
据久期财经网站统计,2021年全年到期地产美元债合计规模589.72亿美元,是去年344.9亿美元的1.71倍,房企于4月将面临今年偿债高峰。1月地产美元债发行规模134.44亿美元,到期规模为60.5亿美元。
分析师语
2021年首月中资离岸债一级市场持续火热,正值流动性宽松之时,房企新年率先启动,密集发债,不乏以增发的形式借新还旧,以应对今年的偿债高峰。
中金分析师认为,上周美联储FOMC会议结束,美联储表示继续维持当前的零利率水平和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,这一表态基本符合市场预期,不过美联储虽然表示增长面临短期压力,但对未来前景边际上可能没有那么悲观,美债利率全周来看波动不大。
近期海外市场避险情绪有所提升,投资级表现相较稳定,而高收益板块仍有所波动。短期来看,经济修复仍面临一定压力,不过后续随着疫苗和可能的刺激政策进展,经济将逐渐步入正轨。从中资美元债市场来看,投资级目前利差较其他市场仍存在一定溢价空间,而高收益板块则仍面临信用分化,需警惕部分信用风险事件带来板块整体的估值波动。